可爱点心
标题:
“实景演出”形式主义表演:接待省里调研团,村里为此忙活一个多月!
[打印本页]
作者:
可爱的中国
时间:
2023-8-15 16:51
标题:
“实景演出”形式主义表演:接待省里调研团,村里为此忙活一个多月!
前不久
一名驻村干部在来信中
反映了所驻村接待调研团的情况
据他说
调研团行走的线路、参观的点位、需要介绍的重点
很早就精心安排好了
村里所有的准备工作也都是围绕这条线路进行的
只打扫调研线路必经的道路
只粉刷沿线的房屋和院墙
把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参观意义的标志物
整体迁移到线路上来
对线路经过的群众、家庭
突击培训
以备突然询问……
“整个调研成了一场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
实景演出
’。”
这名驻村干部说
调研为何成为一场
表演
?
调研为何沦为
形式主义
?
调研何以成了基层的一大负担?
本来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为的就是
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就是要深入基层访民情、听民声
就是要破解一些基层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对此
基层应该是非常欢迎的,也是相当期待的
从一个多月的准备来看
说明基层是非常重视
是真的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上级领导
不希望给上级领导添麻烦
只想让他们顺顺当当来、高高兴兴走
那么
基层的问题怎么办?
难道说基层不想把问题反映上去?
应该说,基层也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他们会掂量
有些调研能不能反映问题?
有些调研能不能说真话、说实话?
因此,有几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第一
上级调研是不是搞真调研?
是不是就只是表示我调研过?
如果是真调研,基层也会真反映问题,反之就不会
比如领导能不能俯下身子、是不是真心想听意见建议
比如安排的调研点是不是在走马观花
像有的调研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一天要跑七八个地方,看起来是很丰富
可是能够真正调研到情况吗?
很难说
说不定就是走过场
表示我调研过
比如
能不能深入到基层干部、群众当中?
和他们进行非常深入的交流
或者是进行个别的谈话
而不是在大众广庭之下
这样的交流是有顾忌
毕竟有本地的官员在场
总要给个面子
再比如
有些调研线路有没有必要设计那么精确?
可不可以增加点随机性?
特别是好的点要看,差的点也要看
说到底
上级调研要少一些官僚习气
第二
面对调研发现的问题
上级会是怎样的态度
是批评、指责、不满意
还是理解、关心、支持?
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
决定了上级能否调研到真实情况
我们工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就是坚持问题导向
而调查研究
就是为了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照理说
基层也是希望上级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
特别是当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较多
基层人财物保障不够,等等
许多问题都是希望向上级反映
并能得到解决
问题是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反映?
领导会有怎样的态度?
就像有的基层领导所言
即使是想要给领导反映点问题
也会是在给领导展示好成绩的基础上
何况有的领导高高在上
不把基层当回事
根本不是来调研的
而是来指手划脚
第三,基层需要怎样的调研?
看现场,听汇报,座谈会,收材料
几乎就是调研的模板
那么
怎么才能把这些模板里的工作做到实处呢?
我以为,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现场究竟怎么看?
是坐着车跑一圈
像旅游那样观光
还是可以住下来
慢慢地深入到一些地方进行了解
相当于从观光式旅游到体验式旅游
特别是要把陪同人员减少
不能像有的调研团大概有20人
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
还有听汇报、座谈会怎么干?
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要脱稿汇报、脱稿发言
不能照着稿子念
而且还要加入相互的随意的交流沟通
包括有些交流沟通的人员
要有广泛性、针对性
不能完全听从安排
上级要事先有些规划
而材料的特点
一方面要有详实的数据
一方面要有典型的案例
不能是空话套话
如此收上去的材料也不过是个形式
反而给基层增加无限负担
总之
调查研究是一件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的工作
绝不是一个表演的形式主义
来源:人民日报 碧翰烽/文
(二楼省流:另一篇报道)
作者:
可爱的中国
时间:
2023-8-15 17:11
标题:
为了应付检查、避免麻烦、讨好领导
人民日报在8月14日发表了一篇揭露形式主义的文章,让人大跌眼镜。
文章中透露了一些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如何把形式主义发挥到极致,让下属为了迎合他们而做出各种虚假的准备和安排。
这样的调研,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也背离了调研的本意和目的,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精心布置的“实景演出”
文章中引用了一名驻村干部的话,说道:“为了接待省里下来的调研团,村里从一个多月前就忙活开了。”
原来,省里下来的调研团并不是真正想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而是提前一个月就把调研通知发下来,让村里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好各种准备。
村里只打扫、粉刷、搬迁、培训调研团要走过和看到的地方和人,其他地方和人则被忽略或隐瞒。
这样一来,整个调研就成了一场“实景演出”,省里的领导只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而没有看到村里真正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这样的调研,简直就是嘲讽!
省里的领导不是真心想帮助村里发展,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走过场、摆造型。
村里的干部和群众也不是真心想向省里反映情况,而是为了应付检查、避免麻烦、讨好领导。
上下一致,互相欺骗,互相作秀,互相恭维。
这样的调研,有什么意义?
庞大浩荡的“游乐团”
文章中还提到了另一种形式主义调研的现象:调研团规模庞大,要求陪同人员众多,行程安排紧张,内容浅显。
“我们调研团大概有20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每天都是六七辆中巴车浩浩荡荡开过。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天要跑七八个地方。”一名省直机关干部说。
这样的调研团看起来很气派很重要,但实际上却很低效很肤浅。
调研团成员太多太杂,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和问题,只能粗略地听听说说看看。
回去后拿着一堆文件材料拼凑出一个调研报告,质量可想而知。
这样的调研,简直就是对公款旅游的变相!
调研团不是真正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解决问题,而是为了享受一下高规格的待遇、看看风景、吃吃美食。
陪同人员也不是真正想向调研团汇报工作、请教经验、寻求支持,而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热情、尽到礼节、拉近关系。
这样的调研,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误了工作时间,更失了人民信任。
有力有序的“舆论监督”
人民日报作为最权威的媒体,发表这篇文章,已经是对形式主义的愈演愈烈忍无可忍了。
文章用事实和数据揭露了形式主义的真相,用语言和文字批评了形式主义的危害,用态度和立场表明了人民日报的决心和责任。
这篇文章,是一种有力有序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思想教育,是一种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
这样的舆论监督,
值得我们点赞和支持
!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的重视和反思,能促进形式主义的整治和纠正,能推动调研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唤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警惕和自省,能增强对形式主义的抵制和反对,能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更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发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能加强对形式主义的监督和评价,能营造调研工作的氛围和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杜撰杂谈)
欢迎光临 可爱点心 (http://keaidianxi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