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点心

标题: 千年京杭大运河近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亏空相当于12847个西湖 [打印本页]

作者: 可爱的中国    时间: 2022-6-3 19:34
标题: 千年京杭大运河近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亏空相当于12847个西湖
本帖最后由 可爱的中国 于 2022-6-3 19:35 编辑

今年4月启动的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实现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的同时,沿线农田也重新“喝上”了运河水。

据《河北日报》报道,自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以来,截至5月30日8时,河北省从南运河引水1.52亿立方米,从卫运河引水1.25亿立方米,为62万亩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同时向衡水湖和沿线24条河渠实施了生态补水。

此前,水利部会同京津冀鲁四省(市)人民政府于4~5月实施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向黄河以北的707公里河段补水,千年京杭大运河近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置换沿线约60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改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随着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缓缓开启,在长江、黄河的助力下,5路补水水源,集中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补水量相当于37个西湖,这是在经历百年阻断后,这条古老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京杭大运河又“活”起来了。
碧波清澈,映照历史。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秋,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在著名徽戏演员高朗亭带队下,由扬州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入京。[1]
当这些名角弃船上岸,浓妆艳抹,在方寸舞台上演绎着人生命运和历史变迁时,世界与中国的社会前行进程,即将迎来骤然变轨。
戏如历史,历史如戏。
清末,洪涝灾害频发,运河河道瘫痪,而战乱频繁,一度导致政府无暇顾及运河维护。此后,时代的大潮风起云涌。
海运崛起,尤其是高铁日行数千里,连飞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将古老的运河与帆船甩在了身后,重启运河的价值何在?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大运河在古代的价值,正如李白在《丁督护歌》中所写的,市井、金钱、精神,都曾沿着京杭大运河交汇、蔓延。
千年之后,运河因特有的沟通功能、对华北的生态补水功能、独有的低成本航运价值,以及旅游文化价值,依然是城市兴起、发展和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

- 京杭大运河当下三大价值 -
1、生态环境价值。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亏空相当于12847个西湖,向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此次相当于向其注入37个西湖的水量;此外,大运河在农作物灌溉、泄洪、排涝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航运经济价值。2020年,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约4.95亿吨,约占京杭运河全线货运量80%。相比于南方,北方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水运需求。据中国大运河蓝皮书预测,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航运需求量,到2030年将达到3亿-3.2亿吨。
3、旅游文化价值。全线通水,赓续文脉、流淌历史,除了带来社会效应,也会在旅游、观光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益处。
贯通古今 | 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5月的冀鲁平原,杨絮正在飞舞,南运河穿越千年的这里,小麦已进入收割前最重要的灌浆期。
此时,由黄河、长江、岳城水库“赶来”的三路水军,正通过密集的河网,不断向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汇集,并由此进入南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与北运河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
南运河自四女寺节制闸向北,跨子牙新河于东淀入大清河 图片来源: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官网
由四女寺枢纽向北,在蜿蜒707公里的南运河两岸,小麦今年的丰收,也因此有了坚实保障。
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汩汩清水奔涌北上。200公里外,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此前,北运河水和天津本地水汇合,与南运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2]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示的运河剖面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叶晓丹 翻拍
此次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是在保持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河段全线有水基础上,向黄河以北河段补水。在此次补水过程中,国家骨干水网——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水主要贯通线路北起北京东便门,经通惠河、北运河至天津三岔河口,南起山东聊城位山闸,经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三岔河口,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个省市,流经8个地级行政区。
对沿岸居民来说,此次全线通水,经过了百年等待。
“断多少年了,今年才有水。”5月10日下午,已经75岁的老马,在骑自行车路过四女寺枢纽时,特意停了下来,面朝枢纽西北侧的南运河,一站就10多分钟。

河道水系肩负着大运河功能,也承载着大运河的历史与过往。
回溯历史,自运河开凿以后,摇曳其上的不仅有帝王贵胄的龙船,也有寻常百姓的扁舟。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国依靠运河实现漕运的顺畅,将江南的钱粮运送到京师重地;商人们则依靠运河网络实现商品的空间转移。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叶艳萍提及,中国大运河河道的变迁,其主体工程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形成了多条区域性运河。后来的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相继开凿了多条运河,这些运河的开凿为隋唐大运河的的贯通奠定了基础。
二是隋朝时期,隋炀帝在以前的基础上,实现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达涿郡,向南抵达杭州的人字形运河,全长约2700公里,这是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全线贯通。在随后的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维护。
三是元朝时期,由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关中地区迁移到了大都,元朝皇帝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改造之后的运河不再经过洛阳,而是从北京经过山东直接南下至杭州,这条运河线路基本上就是后来的京杭大运河线路,这是大运河的第二次南北大沟通。明清两朝维系了大运河的这一基本格局,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疏浚维护,使大运河一直发挥着漕粮北运、维系国家稳定繁荣等重要功能。
然而,受黄河改道等影响,治水并不能让运河通水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持续的漫长过程,治水也成为运河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工程,清康熙帝曾指示河道总督“运河关系国家清粮,同时,也关系民生。治黄保运,实系国家治乱,不能不列为治国的一件头等大事。”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在运行过程中,水源会受一些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地势较高的地段,水容易流失。京杭大运河开凿后,山东南旺段运河,是整条京杭大运河上地势最高的一段,一度缺水较为严重。经过明代治理后,大运河才真正发挥出稳定的作用。”
叶艳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运河的历史,治水占了很大的篇幅。在地势高、水容易流失的地段,如何维持通水,考验了中国古代的治水技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引汶、蓄水、分流等复杂技术,反映了古代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卓越水准。”
京杭大运河江苏淮安段

上文老马口中的断流,并不是眼前的南运河德州段,而是南运河离开山东后的境遇。
167年前的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后,京杭大运河被拦腰截断,以黄河为界形成了南北两段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北段的南运河,就是四女寺水源一分为三的一路去处。
四女寺枢纽作为冀鲁平原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卫运河水在这里被一分为三,在泄洪、排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此有了“北方都江堰”的称谓。
此后百年时间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北段多处河道出现长期断流或季节性断流,从而影响了运河功能的发挥。
生态价值 | 向华北补水“37个西湖”
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延峰看来,从流向来看,离开德州后的南运河,直接扎进了华北平原,那里是全国“最干渴”的区域之一,部分河道干涸断流,生态严重退化,京杭大运河也难逃波及。
如今,黄河以南段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部分重叠,常年有水,但黄河以北段位于全国“最干渴”的海河流域,部分河道干涸断流,生态严重退化。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线路示意 图片来源:中国水利杂志/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供图
日益严峻的形势,也屡被官方提及。2019年3月,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华北地区地下水累计亏空量达1800亿立方米左右,超采的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公里。[3]
另外一个参照,则让华北缺水形势更为触目。如果按照杭州西湖14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亏空相当于12850个西湖。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已经持续了近50年,本质问题就是经济社会规模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看来,华北地下水的超采一定程度是不得已为之。[4]
王浩的依据是: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2.3%,却生活着占全国8.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1%的GDP,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0.9%。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向京杭大运河补水,成为填补华北地下水亏空的重要一环,一场复苏河湖生命的接力,也就此展开。
2020年6月,水利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从改善河道水系资源条件、完善防洪排涝保障功能等方面为大运河保护立下规矩,定下任务,重塑大运河成为“有水的河”。
大约两年后,水利部会同京津冀鲁四省市人民政府于今年4月13日启动了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
根据水利部组织制定的补水方案,这次补水优化调度东线北延工程和岳城水库、密云水库、潘庄引黄、北京城市再生水等5路补水水源,集中向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预计补水量5.15亿立方米。
从补水量来看,5.15亿立方米的数字,可能并不形象,但如果按照杭州西湖14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5路水源向京杭大运河北段补水的总量,相当于大约向其注入37个西湖。
5月11日,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面交流时,德州市水利局一位人士表示,今年水利部安排补水,让京杭大运河常年有水有了可能,水量大了,沿岸的生态、环境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条历经2500年沧桑巨变、见证中华民族治水智慧的大河,一座刚刚建成通水的现代水利工程“新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两者融通古今碰撞出的,是华北平原上一场河湖生命复苏的接力。[5]
2022年4月28日,历经14天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对于2022年向运河补水,水利部官微“中国水利”在文章中称,此次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通过优化调度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供水、引黄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补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8个地级行政区,41个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的县。
在此前4月13日的启动会上,魏山忠强调,利用好补水契机,加大农业水源置换力度,置换地下水开采量,有效回补地下水。
在此次补水预期达到的三个目标中,前两个均与地下水有关:一是置换沿线约60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二是回补地下水,三是实现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全线水流贯通。
5月11日,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面交流时,执行补水任务的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以下简称“漳卫南局”)人士表示,水利部的表态是为十四五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有水积累经验,估计通水以后(跨流域补水)会持续下来。
航运价值 | 到2030年,北段需求将达约3亿吨
5月18日下午3点,船东姚师傅夫妻俩载着900吨的水泥货船,自江苏溧阳出发,两天两夜的水路,昼夜不歇,夫妻轮换掌舵,经太湖、湖州内河、沿着京杭大运河,向南抵达杭州三堡船闸。

1989年,三堡船闸建成并投入使用,系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运河杭州段至山东济宁段仍延续着千年前的航运功能。[6]
在穿越千年的时间里,漕粮北运一直是运河的基本功能。但到了清中期之后,漕粮河运的各种弊端开始日益凸显,呈现出积重难返的局面。这其中既有政府治河不力、河道淤塞的政策性失误,也有漕运机构人浮于事,弊端丛生的制度性缺陷,更有河运费用远高于海运的结构性特点。[7]
漕运废弃之后,运河仍承担着水路货运的重要角色。不过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更新迭代,公路、铁路、飞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运河的运输地位相较古代有所削弱。
1912年,与大运河走向几乎一致的津浦铁路的全线通车 , 逐渐替代了运河的运输功能。
比如,在黄河汇入大海的山东省,济南因为胶济、津浦两路的交点而获益最大,青岛则通过胶济、津浦铁路将腹地扩大至山东西部 ,山东半岛“齐鲁双城记”大戏拉开帷幕。
随着以沿海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为核心的新市场体系逐渐成形,铁路干线取代京杭大运河,将中国南北连结起来,大运河成为了时代远去的背影。
1967年时仍然繁忙的大运河德州段

不过,随着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航的建议也屡被提出。
作为山东省人大代表,杜海霞同时也是运河沿岸夏津县范楼村的党支部书记。在2020年山东省两会上,杜海霞提出的《关于加快实现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水复航的建议》。
5月初,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杜海霞认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货物运输成本越来越高,水运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此外,京杭大运河复航,除了带来社会效应,也会在旅游、观光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益处。
在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主要编纂的《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这样提到: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都是以“运”为主,由“运”而衍生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航运、水利等需求。
然而,在运河因黄河改道被阻断后,具有“黄金价值”的运河北段还在华北大地上沉睡,江浙段运河“黄金水道”却在持续发挥“黄金效益”。
杭州交投船闸管理有限公司三堡船闸副经理翁海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三堡船闸原年过闸量历史峰值为2014年的5596万吨、2021年全年过闸量6020.39万吨。
为了更好地协调运河的航运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浙江提出了建设“京杭运河二通道”,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通航。
杭州京杭运河二通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郦纲介绍,运河二通道项目建成后,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千吨级船舶可以从山东直达杭州,通过八堡船闸进入钱塘江,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将完全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杭州湾地区连成一片,杭州将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
而《江苏省大运河现代航运建设发展规划》内容则显示:2020年,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约4.95亿吨,约占京杭运河全线货运量80%。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南方,北方也同样存在大量的航运需求。上述中国大运河蓝皮书预测,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水运需求量,到2030年将达到3亿-3.2亿吨。
不过,对于京杭大运河北段通航的可行性,漳卫南局一位不具名人士认为,短期通航可能性虽不大,但全线通水,至少保证了水流贯通,通航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早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苏国萃就曾提到,“京杭大运河如果没有航运的支撑,是撑不到今天的。虽然全线通航将带来的效益尚没有一个明确数据,但其综合效益必会体现。”
但在丁延峰看来,通航的意义无非就是旅游、运输两点,但从这两点考虑,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意义非常有限,通航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愿景。
另一位山东区域经济研究学者翟广忠则认为,这么多年,北方的河道很少有航运的设计,包括桥梁、河道等问题,改造起来是一个庞大的问题,成本也是很高的。
北方河道尚不具备通航功能

不过,正如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京杭大运河穿越千年,沐风枳雨,至今往来船舶舳舻不断,全线通水之后,内河水运复兴,可待?
文化价值 | “流动的人类遗产”流出旅游精品线路
河道水系肩负着大运河功能,也承载着大运河的历史与过往。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赓续文脉,流淌历史。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作家徐则臣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中,写下如此一段文字。[8]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

这个特别的时刻被作家徐则臣敏感捕捉到了,一条文化的河也随之逐渐清晰起来。“申遗成功是一个不容再回避的契机,是‘唤醒’大运河的时候了。”徐则臣说。
申遗成功的那一年,也是叶艳萍担任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的第二年,见证了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
时隔百年,京杭大运河再次通水。在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孟丹看来,这意味着京杭大运河作为“流动的人类遗产”的地位变得更实至名归,也是国家对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具体行动。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通州区大运河研究会理事、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陈喜波觉得,全线通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国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的一个节点。“过去是经济动脉,现在是血缘纽带。”
事实上,承接南北,运河之繁盛,早已滋养了沿线的枢纽城市。
宋朝词人周邦彦一篇《汴都赋》曾名动天下,汴河之上,“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糟,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而汴河,也叫“通济渠“,隋唐大运河的其中一段。
“我们之前考证了一下,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三言两拍等知名度较高的著作,不少都是运河沿线的作家写就,或者其中的一些内容就是以运河沿线地区为背景的。”叶艳萍表示,运河千年,见证王朝兴衰、人世浮沉,也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运河沿线城市也在加大对运河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
根据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到2023年,大运河相关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有条件的河段实现旅游通航,绿色生态廊道初具规模,大运河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初步创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任务基本完成。
作为一条南北贯穿3000多里的水道,京杭大运河沿线分布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镇,通州、济宁、德州、苏州、杭州……
在时代的变迁中,大运河不再是昔日华夏大地的经济大动脉,但沿河两岸的人们,依旧在这里生活、创作,它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多元统一的内核奔腾流动至今,千年运河的世纪复苏,这一次奔涌、忙碌的不再是漕工,而是亟待被唤醒的运河文化。
记者手记 | 复流更要长流,全线通航也要算好经济账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不仅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更将显著改善大运河及沿线河湖生态环境,置换地下水超采量,入渗回补地下水亏空。
随着全线通水,大运河北段通航的呼声也再次被提及。但相比于运河南段“黄金水道”发挥出的“黄金效益”,黄河以北运河的通航,却有经济账要算好。
首先,黄河以北的运河河道,早就年久失修,大部分河段泥沙淤积严重,甚至有些地方都已几乎淤平。所以,要想通航,首先必须清淤;另外,由于黄河以北的京杭运河河段百余年未用,河道上也早已架设了很多桥梁等跨河设施,有些桥梁高度过低,如要通航,势必要对沿线桥梁等设施进行改造。
如要实现像南段那样的黄金效益,黄河以北大运河的通航,除了上述投入,还要与公路、铁路、海运、管道,乃至空中运输竞争。
当然,复流更要长流,保护治理要久久为功。“十四五”时期,京杭大运河要实现主要河段基本有水目标。按照《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完善河道水资源条件、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岸线保护、助力绿色航运发展,这条千年玉带的复苏应该不是空谈。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 230年前,徽班进京如何影响京剧诞生?答案要从这场祝寿说起。北京日报
[2] 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人民日报海外版
[3] 【深度】亏空1800亿立方米:解救华北地下水。界面新闻
[4]华北地下水累计亏空量相当于1.2万个西湖,这欠账怎么还?人民政协网
[5] 北上:一场复苏河湖生命的接力。中国水利杂志
[6]来自三堡船闸的“请假条”:沟通杭州两大水系的船闸要维修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7]《穿越千年的通途》 。丁贤勇、徐杨
[8]这本关于京杭大运河的书值得一读,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密史。北京日报

记者 | 彭斐 叶晓丹 可杨





欢迎光临 可爱点心 (http://keaidianxi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